Search

有人猜得出這是在哪裡拍的嗎?

計劃、記錄與自主學習
…..一般人往往...

  • Share this:

有人猜得出這是在哪裡拍的嗎?

計劃、記錄與自主學習
…..一般人往往忽略了記錄本身對於我們潛意識的激勵或督促作用,但是我們往往會高估了計劃的效果,在各種企業管理的影響下,我們習慣以願景,以短中長程各種詳細的計劃來要求自己。但是依我個人的經驗來看,通常滿懷雄心壯志地把未來一天一週或一個月的詳細計劃訂出來之後,也許不到三天兩天,我們一定會達不到計劃的目標,然後很快就會放棄了整個計劃,內心當然也會有挫折感,覺得自己很差勁。
  過了一段時間,當我們又被什麼事情給刺激後又振奮起來,於是又擬定了一張計劃表,可是同樣的,計劃的執行紀律又撐不了多久,果然又再一次放棄了。當孩子這樣的經驗多了之後,他們只會認定自己沒辦法安排自己的時間,也就是放棄自主學習的嚐試,由家長或學校來安排進度,必須靠外人的督促來過生活。
  記錄與計劃的最大差別是沒有「價值判斷」,只是如實地把今天所做的事情分門別類記載下來,沒有達成不達成目標的壓力,也沒有「真差勁」或「好棒喔,超前進度」的自我評價,但是當我們每一次在逐項記下自己今天已經做過的事情時,潛意識會讓我們在往後每一次的自由選擇時,會去做項目中有列出的事項,同時也會讓我們無形中更會觀照時間的流逝。
  而且,這些…. 全文請見連結
https://vocus.cc/weiwenreading/60495011fd897800010360f9

念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未來的選擇
….. 念書可以說是為了擁有更多能力可與別人做更好交換的工具,簡單說,念書是用來增加未來選擇的工具。比如和高中畢業就進入社會工作的人相比,大學畢業的人工作的選擇範圍應該大得多。
換句話說,學習的目的在於增加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被別人需要,也就是用自己的能力貢獻社會,幫助別人,與別人交換自己所需要或想要的東西。
課本或考試的知識,只是所有的「能力」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在全球化競爭以及知識產出如此快速的時代,進大學所學的任何知識,恐怕一畢業,就會被淘汰;未來在職業場上謀生所需的工具或技能,恐怕現在都還沒有出現,顯然我們沒有辦法「學」現在還「不存在」的東西,因此學習應該不再是「個別知識」的背誦,必須調整成最基本能力的養成、個人素養與求學態度的建立。
這種能力就是想像力與創造力,是主動求知的熱情、具有高度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的個性。在知識取得如此簡單以及資訊爆炸的時代裡,知識早已不再是力量,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創造,創造來自於想像。當我們斤斤計較… 全文請見連結
https://vocus.cc/weiwenreading/604c9e9cfd89780001083b9c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